-
-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西安古城墻,有些損害在墻體內部,僅憑肉眼無法觀測。蘭州大學核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團隊帶著研發的國內首套塑閃宇宙射線繆子成像設備,給西安古城墻做了一次“CT”。值得一提的是,從儀器組裝所需要的材料等硬件到算法系統軟件,團隊都致力于將其本土化。實現技術國產化,這是每位科研人員肩負的重大使命。
國產設備給西安古城墻做“CT”
-
-
科技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基礎研究呼喚更多“從0到1”,加入其中的任何一種新力量——包括新的資金來源、新的創新主體及新的評價機制,都將面臨高投入帶來的潛在風險。
社會資本“注入”基礎研究 澆灌更多“從零到一”
-
-
迎難而上的中國科技產業,要準備好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
對華為制裁再度加碼 美國霸權“絆”不倒中國科技企業
-
-
今年2月初,ChatGPT開啟“狂飆”模式,引起新一輪瘋狂的技術升級、產業重構、資本狂潮、巨頭逐鹿。起初,隨著這波技術熱浪席卷全球而心情起伏不定的普羅大眾,經過一段“沉浸式”體驗,雖未感到恐懼,但仍不免有些擔憂。
ChatGPT掀起技術狂潮:“頂流”之下,看人工智能喜與憂
-
-
近年來,以核能、風能、太陽能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5.5%。正如一條“鯰魚”,雛形初現的清潔能源供暖攪動傳統能源主導的供暖領域,為供暖領域瞄準“雙碳”目標,開展智慧轉型,帶來更多可能。
清潔能源供暖,不只省下“一塊錢”
-
-
1928年,考古人在洹河邊的小屯村鏟起一抔黃土,揭開了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紗。此后數年間,宮殿、王陵、甲骨文、青銅器的驚艷亮相,確認殷墟即商王盤庚遷殷后的都城,商代歷史由此成為信史,中國信史向前推進近千年。
走進殷墟,感受中國考古
-
-
越來越多國產新冠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等待“破殼而出”。國家藥監局重申加強新冠藥物應急審評審批,為新冠藥物的研發企業打下一劑“強心針”。厚積薄發的國產新冠藥或將在未來一掃新冠大流行帶來的陰霾。
肩負守護生命健康使命 國產新冠藥研發駛向“星辰大海”
-
-
大多數時候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并不顯眼,它們靜悄悄地給某些地區帶去生態災難,導致受災地區以外的人們很難關注到它們。直到去年8月,鱷雀鱔以一種異樣的形式進入公眾視野,讓更多人知道了“外來入侵物種”到底是什么。
如何打贏外來入侵物種阻擊戰?
-
-
新冠疫情以來,公眾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前所未有地旺盛。然而,高層次科普人才短缺,無法滿足公眾的巨大需求。可喜的是,在科技界成長起來的一些科普達人,正在逐漸肥沃的科普疆域中,策馬奔騰、自由馳騁。
學術牛人變科普達人,讓科學流行起來
-
-
針對寧夏脫貧攻堅急迫需求,科技部聯合寧夏實施“科技支寧”科技扶貧東西協作行動,聚焦?5個特色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瓶頸,凝練設計科技扶貧項目。3年多來,近百名專家及基層科技人員戰嚴寒、斗酷暑,帶動貧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1767元,在大山深處奏響科技扶貧最強音。
他們,扎進六盤1000天
-
-
隨著核聚變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很多相關技術獲得突破。在科技創新越來越需要協同作戰的今天,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更有耐力、能長期投入的“國家隊”和更靈活、試錯成本更低的民營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密切合作,推動形成良好創新生態。
“人造太陽”照亮地球還要多久?
-
-
中國快速發展的科技,無論在內容還是技術手段上,都為科學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當下需要的,是更多有志于此的人投身其中,打造出更多的精品,讓科學在紀錄片中鮮活呈現、生動流淌,融入人們的思維方式,塑造民族的科學精神。
中國科學紀錄片,如何走向未來
-
-
他們經歷過生活的“苦難教育”,渴望“和正常學生一樣被對待”,他們抓住了教育的“稻草”,最終成就自我,收獲事業。不過,在學子們努力的同時,來自國家、地方、教育部門、高校、社會的努力必不可少。
從殘疾人大學生到全國冠軍、教授、總裁……他們的人生同樣精彩
-
-
世界杯足球場所用的暖季型草坪,在干旱缺水條件下生長速度變慢、部分區域泛黃,因此灌溉問題更為緊迫。為保證球場草坪質量符合賽事要求,冬季的卡塔爾,每座球場每天至少需要消耗1萬升淡水。矛盾的是,這里嚴重缺少淡水資源,海水淡化技術則高度依賴化石能源。小小草皮,竟然成了能源問題。
中國節水灌溉技術助力世界杯
-
-
文物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歷史長河中留存的文物寶藏,經歷歲月更替,彌足珍貴。全球范圍內,文物保護都是重要課題,面對文物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急迫需要用更先進的手段、更專業的技術、更智慧的途徑加以呵護。而中法兩國正在這一領域攜手共進。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還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兩國在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會更加緊密。
從巴黎圣母院到敦煌莫高窟 數字“畫筆”定格文化瑰寶神采
-
-
中國代表團在各個賽區都有良好表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的技能人才隊伍水平,反映了我國技工教育的水平,體現了我們支撐實體經濟強大的技能人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