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姍姍
6月3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西南政法大學)暑期學校在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正式開班。本次暑期學校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西南政法大學主辦,重慶市知識產權局指導,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知識產權保護協同創新中心承辦,累計收到來自18個國家60余所高校或單位的200余份申請,最終有50名學員被錄取。
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燕認為,當前,如何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推動社會創新創造、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關系世界各國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命題。本次暑期學校旨在讓學員和青年專業人員了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管理、提供全球知識產權服務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了解各國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和實踐中的有益經驗與前沿理念。
近年來,重慶市部署了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成渝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中國(重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建設任務。重慶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何大偉在開班儀式上表示,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將深化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共同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奮力建成現代化新重慶知識產權強市貢獻力量。
據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海龍介紹,2024年6月1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簽署《加強知識產權領域替代性爭議解決交流與合作協議》,成為全國第五家、中西部首家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簽訂合作協議的地方法院。
“今年5月20日,我們又與西南政法大學簽訂《深化合作框架協議》,合作探索知識產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機制。”在孫海龍看來,創新是新質生產力與知識產權之間的最大公約數,而知識產權又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中汲取歷史正當性,二者互通共生。
據悉,本次暑期學校為期兩周,包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高級顧問以及來自賽格德大學、馬耳他大學、清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學者專家,將為學員們全英文講授版權、專利與商標等傳統知識產權領域與人工智能、平臺責任等交叉領域的前沿理論及比較實踐。
(受訪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