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朱虹
“以前想都不敢想,咱們梅里斯的甜瓜能坐著冷鏈車直供北京超市!”6月28日,黑龍江省保護地西甜瓜高效生產現場觀摩培訓會在齊齊哈爾市舉行,種植戶朱四與專家們分享喜悅。這個種了半輩子地的莊稼漢,如今已化身“新農人”,見證著家鄉“甜蜜產業”的華麗蛻變。
走進梅里斯區梅里斯村的瓜田,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曾經,皮薄肉脆的薄皮甜瓜因貨架期僅三四天,始終困在“家門口銷售”的困局里。如今,在黑龍江省西甜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和國家西甜瓜體系哈爾濱綜合試驗站的聯合推動下,這個“中國甜瓜之鄉”正上演著產業突圍記。
黃金瓜鋪就致富路
“看這瓜型多飽滿,果臍還帶著自然熟的黃暈!”瑞雪農業總經理趙景超輕撫著新品種,這個由公司自主研發的“香瑞靚甜”改寫了產業規則——通過延長貨架期至7天,讓甜瓜能以最佳成熟度采摘,糖分積累更充分。嘗過的人都說:“這口甜脆,就是小時候在瓜田現摘的味道!”
梅里斯有70余年的甜瓜栽培歷史,也是黑龍江甜瓜栽培面積最大,產量較多的地區。目前,梅里斯種植西、甜瓜面積突破4萬畝,近年來,隨著栽培技術的不斷革新,新品種層出不窮。
“現在梅里斯的香瓜品質提高了,名聲打響了,銷路也越來越廣。有的主打優質高價路線,與大型商超對接,有的直接裝進精美禮盒,送往大城市。我們這最早一批甜瓜可在4月采摘,每斤價格能達到50元。”梅里斯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王索彬說。
距離梅里斯村10公里的長勝香瓜交易市場是東北三省規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香瓜集散地。正值香瓜成熟季,來自省內外的客商絡繹不絕,哈爾濱、沈陽、長春、海拉爾、滿洲里的客商常駐收貨。據統計,香瓜市場年交易量達4.5萬噸,年交易額突破2.5億元,真正實現了“種得出、賣得好”。
香瓜產業的繁榮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從種植、采摘到包裝、銷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每年增加季節性就業10萬余人次。同時,物流運輸、包裝加工、餐飲住宿等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新技術賦能甜蜜產業
朱四家的對面,種植戶華杰家的“盛糖香妃”也果實飽滿,香氣四溢。“現在栽培全程都有專家技術指導,根本不愁種不好、賣不動。”華杰說,一到采摘季,小販都到地里集中采購,十分搶手。自己的15畝地年收入也可達10萬元,比過去翻了一番。
“現在種瓜收益高,還省人工。”華杰說。她家的瓜蔓植株面積只有常規的三分之二,能夠實現密植。以往栽培需頻繁整枝,既增加成本,又易造成傷口,導致病害容易發生。三年前,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劉秀杰團隊開始推廣自主研發的簡約化栽培技術。
這一技術將傳統蔓長就掐的粗放管理,升級為定心后留三條子蔓的科學修剪,不僅每畝地節約人工成本500元,更讓甜瓜實現“集體畢業”集中采收。新技術整枝次數減少,病害降低,還有利于綠色生產。
“現在瓜農們拔完瓜秧,立即就能在壟上種植白菜,增加了畝產效益,瓜農們實現了雙豐收。”劉秀杰說。目前這一技術的推廣面積已近萬畝。
“我們將繼續集聚科技力量為西甜瓜產業賦能,以先優品種為引領,夯實高效簡約化栽培技術底座,用綠色防控技術保障產品安全,推動甜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此次觀摩會上,黑龍江省西甜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專家王喜慶表示。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經濟作物處處長修國徽介紹,黑龍江省將優化生產布局,重點建設保護地甜瓜和中小果型西瓜規模化高品質生產基地;發展“基地+企業”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值;多渠道拓展市場利用大型展會等推廣“寒地龍果”品牌,深化對外合作,實現效益最大化。
(科技日報記者 朱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