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6月30日,百集微短劇《鐘鼓樓前》在北京鐘鼓樓開機,將創新演繹中軸線上的“北京故事”,打造“北京大視聽”精品項目,并積極推動海外傳播。該微短劇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出品,中文在線承制。
近年來,東城區不斷加大新時代的“東城敘事”,陸續推出了大型人文紀錄片《足跡》、電視劇《胡同》、文化探訪微紀實專題片《課本里的東城》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
據了解,《鐘鼓樓前》聚焦中軸線上的鼓樓胡同人家,講述了京味美食傳人張小京與互聯網創業青年張敬東的代際碰撞,并通過俄羅斯留學生葉琳娜這一角色,反映中外文化的不同視角。該劇的選題貼近生活,情節沖突緊湊,以輕喜劇的形式展現老北京匠心堅守與新北京青春活力的交融,通過“小而美”的微短劇敘事,傳遞古都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的新韻味。
微短劇憑借其“小切口、快節奏、強情感、廣傳播”的特性,已成為新時代文化傳播的“輕騎兵”。《鐘鼓樓前》的創作,是北京市推動微短劇高質量發展、豐富“北京大視聽”品牌內涵的生動體現。據了解,近年來,北京市始終將微短劇高質量發展作為“北京大視聽”品牌建設的核心內容,以首都站位、首善標準推動微短劇提質升級。2024年以來,近百部“京產”微短劇入選國家廣電總局推優評獎,數量質量領跑全國。本次東城區推出微短劇《鐘鼓樓前》,厚植首都核心區文化沃土,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北京故事,將實現“一部劇活化一座城”的示范效應,為古都文脈注入時代活力。此部微短劇的創作,還特別引入中文在線承制。作為數字內容領域的深耕者,中文在線一直致力于以影視化語言講好中國故事,《鐘鼓樓前》的制播,也將成為國際在線推動“京味IP”在國際平臺出海的又一實踐,對外充分展示歷史底蘊與短視頻青春語態碰撞出的時代火花。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