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 閆洪
今天,國家文物局在京發布,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將于5月16日開館試運營。
凌家灘遺址是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代表性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關鍵節點和關鍵地點。
凌家灘遺址博物館是國家“十四五”大遺址保護利用的重點項目,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引領性。遺址博物館4000平方米的展廳,共設1個基本陳列展和2個臨展廳,其中基本陳列展包括總序廳、鑒往知遠廳、玉耀長河廳、文明互鑒廳4個部分。集中展出了約1100件(套)珍貴文物,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大量富有地域特點和時代特色的玉器集中亮相,比如玉人、玉龍、玉鷹、玉雙連璧、玉龜版、玉勺,并結合了光影、數字化等現代科技,全景式展示生活在凌家灘的古代先民們在規劃營建、玉器制造、藝術創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凌家灘考古研究。2020年以來,考古發現了祭祀遺存、大型高等級公共建筑基址,完善了對墓葬祭祀區布局和遺址聚落格局的認識,找到了與大型墓葬、精美玉器相匹配的高等級生活遺存。考古出土200余件器物,特別是龍首形玉器等一批珍貴玉器的出土,為研究中國史前用玉制度,及其對歷史時期禮制影響提供了重要資料。
凌家灘是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的重要遺址。我們的先民很早就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凌家灘文化,延續至今,凌家灘仍然是阡陌交通、稻浪翻涌的田園牧歌景象。
凌家灘遺址博物館開放后,將與考古研學小鎮、游客服務中心等形成集群優勢,提升城鄉環境風貌、涵養人文精神,培育新型文旅空間,激發鄉村振興與文旅產業融合新動能,打造中國大遺址保護利用的“凌家灘模式”,更好展現幾千年長江流域農耕文明賡續不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傳承文明基因、建設文化強國,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