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金 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在日前召開的甘肅省科技工作會議上,甘肅省科技廳明確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通過科教產創深度融合、科技創新生態優化等一系列舉措,為青年人才打造科創 “夢工廠”。
近年來,甘肅省聚焦松綁減負、生態營造等方面發力,形成以政策創新驅動人才發展的新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青春動能。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甘肅省將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作為激發創新活力的突破口,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解決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考核壓力大、事務性工作負擔重等問題。在考核機制上,推行長周期評價,降低短期論文、專利數量等硬性指標權重,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實際價值和長遠影響。在減輕事務性工作方面,簡化科研項目申報、經費報銷等流程,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一站式”服務,讓青年科研人員從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
蘭州理工大學積極響應政策,實施“雙不低于”政策——待遇保障不低于東部地區、科研支持不低于“雙一流”高校。該校近5年引進的349名博士中,80%來自知名學府。“我們為青年科研人員開辟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取得重大成果的青年人才實行直聘制。”蘭州理工大學副校長陳偉說。
“學校不僅給予我組建科研團隊的自主權,而且在實驗平臺、經費保障等方面對青年科研人員予以傾斜。”蘭州理工大學教授劉卯成介紹,他已經主持完成多項重大課題。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其指導的學生團隊還獲得全國可再生能源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等獎項。
讓夢想的種子生根發芽
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甘肅省依托“隴原青年英才”計劃,選拔有潛力成長為本領域領軍人才的青年才俊,賦能產業發展。入選者在職稱評審、崗位聘任和績效分配上將獲得政策傾斜。在選人用人上,甘肅鼓勵企業推行“賽馬制”等競爭性選拔機制,打破論資排輩,建立以能力、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為青年人才開辟快速成長通道。
在政策驅動下,甘肅省企業創新活力迸發。大禹節水集團借助“隴原青年英才”計劃,獲得專項資金支持,建成大禹研究院等產學研平臺,引進了國內外頂尖技術專家。與此同時,集團通過“賽馬制”選拔青年人才,組建創新攻堅小組,為他們提供科研支持。該企業構建“院士工作站+產業研究院+眾創空間”三級平臺,吸引了127名青年工程師,形成“以老帶新、以賽促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此外,大禹節水集團還與高校共同建設實驗室、培養科研人才,成功攻克戈壁農業節水技術,相關成果應用于敦煌生態治理。
通過“隴原青年英才”計劃,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引進了多位高水平人才,同時利用“賽馬制”選拔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工程師。同時,該公司發布技術攻關榜單,鼓勵青年人才跨部門組隊揭榜,30歲以下技術骨干通過攻克重大技術難題,可直接進入集團專家庫。該公司工程師魏海霞帶領的青年團隊研發出60余種特種鋼材,使我國核電裝備國產化率大幅提升。
隨著“隴原青年英才”等專項計劃的深入推進,這片古老土地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讓每位青年人才的夢想都在這里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