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峰
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對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產生深遠影響,先進技術能否在軍事領域敏捷響應和快速轉化,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戰爭態勢。
從世界近幾場局部戰爭和軍事行動看,新質戰斗力正逐漸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加快提升新質戰斗力已成為打贏未來戰爭的時代要求。與時俱進創新戰斗力建設和運用模式,必須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深入研究新質戰斗力體系生成、牽引價值、支撐功效和顛覆作用,持續深化軍隊轉型發展,搶占未來戰爭制高點,加速科技向戰斗力的轉化。
緊盯潮流搶先機
新質戰斗力是在思維理念、科學技術創新驅動下,催生的最有可能形成制勝優勢的先進戰斗力,是戰爭演進和科技進步的結晶,對整體戰斗力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
要以觀念更新引領發展。近些年,一些軍事強國積極深化未來戰爭準備,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項目、新力量。因此,需要貫徹轉型建設要求,把握新質戰斗力建設特點規律,深化戰爭和作戰問題研究,創新作戰概念和戰法訓法,樹立起與新興領域發展、新質戰斗力生成相適應的思維理念,加快形成與使命任務相匹配的打贏能力。
要向多維多域拓展延伸。新質戰斗力將作戰領域不斷向太空、網絡、深海等領域拓展。因此,要形成跨域聯合思維,將各類資源和潛能轉化為實際作戰能力,聚合不同維度作戰能量,借助信息網絡、數據資源、智能算法等新型要素,構建全維立體、優勢互補的作戰體系,在時間空間、有形無形的各類現代戰場上充分發揮新質力量的倍增效應。
構建高效鏈路
新質戰斗力的生成,離不開齊整完備、融合貫通的發展建設鏈路,要以基本要素強化為根基、以跨域融合協同為路徑,推動戰斗力實現系統性躍升。
抓要素強固根基。在未來可能面對的智能化戰爭中,裝備技術水平和戰技性能的提升離不開人的參與,人仍然發揮著主導和決定作用,而人的智力、體能等方面的不足,也必須依靠更多高技術的新型裝備來彌補。因此,官兵既需要不斷進行素質升級、能力提升、本領擴容,又需要在掌握更多獨創獨有的關鍵核心技術上下功夫,加強軍事智能核心技術、關鍵軟硬件和基礎武器裝備的研發攻關,加快先進戰斗力有效供給。
抓融合暢通鏈路。新質戰斗力的生成和發展涉及理論、科技、體制機制等多個層面,要把握不同領域和技術交叉融合特征,并以新型戰斗力要素和新質作戰力量為核心,促進情報鏈、指揮鏈、殺傷鏈、保障鏈多鏈路貫通,進一步優化鏈路構建、資源調度和能力匹配,縮短鏈路閉合時間,快速形成適應戰場和作戰任務的結構編成,實現作戰手段快速融合、作戰力量快速編組、作戰行動快速實施、作戰資源快速投送,提高新質戰斗力生成和運行效率,構建資源可重組、鏈路自適應、能力全覆蓋的新質戰斗力網絡。
把握發展規律
新質戰斗力是軍事技術突破和戰斗力生成模式變革共同作用的產物,必須準確把握其生成發展的內在邏輯,加快其發展。
要聚焦科技創新。在穩固傳統戰斗力的基礎上,加快新質戰斗力建設,提升軍事人員運用新興技術的能力素養,提高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占比。要堅定自主創新信心,瞄準前沿領域,加快新型和顛覆性技術的軍事應用研究,找準科技創新賦能作戰樣式和武器裝備的關鍵節點,以技術突破帶動戰法、作戰力量、管理機制和保障模式的優化,實現新質戰斗力的全面均衡發展。
要注重快慢結合。新質戰斗力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統籌好主次、先后以及現實需求與長遠發展的關系。應突出“快”——緊跟戰爭形態和軍事科技發展,關注對手動向,加快前瞻布局和轉化應用,實現戰斗力跨越式發展。要把握“穩”——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和戰爭準備進程,從實際出發制定新質戰斗力建設頂層規劃,攻克制約戰斗力生成的技術短板和能力弱項,為新質戰斗力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作者單位:武警甘肅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