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欣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卻精神煥發、精力充沛;而你睡滿8小時,早上依然困得像被床綁架了一樣?這真的不是因為意志力,而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茖W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很可能導致部分人天生就能“高效充電”,對睡眠需求較少。
這一發現要從本世紀初說起。當時,神經科學家和遺傳學家傅嫈惠及其團隊接觸到一些每晚睡眠時間不超過6小時的人。他們對此感到好奇,于是便分析了一對母女的基因,結果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這個基因有助于調節人類的晝夜節律,也就是控制人們睡眠—覺醒周期的生物鐘。團隊推測,這種變異可能就是導致這對母女睡眠需求少的原因。消息傳開后,更多“短睡眠者”紛紛聯系實驗室:“我也睡得很少!快幫我查查DNA!”
20多年過去,傅嫈惠團隊已經研究了數百位“短睡眠者”,并在4個基因中發現了5種可能的突變。而在最新研究中,他們又在一位“短睡眠者”的鹽誘導激酶3(SIK3)基因中發現一種突變。這是一種蛋白激酶,會影響大腦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
團隊仔細分析了這個人的DNA,結果顯示,SIK3蛋白激酶存在一個點突變,即N783Y。為了證實,他們在小鼠模型中誘導了相同的突變。結果發現,與正常小鼠相比,突變小鼠的睡眠時間減少了約31分鐘。對小鼠來說,這已經很顯著了,要知道,小鼠非常嗜睡,通常每天睡眠約12小時。
更關鍵的是,這種突變在大腦突觸處最活躍。傅嫈惠推測:“我們睡覺時,身體看似處于靜止狀態,但實際上身體遠未閑著。而這種突變會進入‘夜間維護模式’,高效修復細胞、補充重要激素,并促進神經系統的重組,所以就不需要睡那么久?!?/p>
目前,科學家仍在探索這些基因如何影響睡眠。在天生睡眠時間短的人身上找到足夠多的突變,就能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睡眠的調節機制。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人睡得少還精力充沛,別羨慕,他們可能是被進化選中的“基因變異者”。而你,可能只是……比較需要睡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