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實習生 田詩涵
5月8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改革進行時,縣區在落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甘肅慶陽專場。會上宣布,第二十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將于2025年5月29日至6月2日在慶陽市西峰區舉辦。
近年來,慶陽市立足資源稟賦與文化優勢,在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等領域協同發力,走出特色發展之路。
深厚的歷史底蘊,是慶陽市發展的根基。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這里留存著十萬多年前蒲河川道的燧石之火、五千多年前南佐遺址的彩陶旋紋、周祖不窋在此開啟農耕文明,《詩經·豳風》傳唱千年等歷史印記。
依托豐富的資源,慶陽市實現多領域協同發展。作為全省第二大經濟體,隴東能源基地原油年產量突破1129.6萬噸,煤炭年產能達754.82萬噸;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樞紐節點落地慶陽,5萬P算力集群輸送數字動能;智慧農業與交通網絡同步發展,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慶陽市發展的重要底色。子午嶺72%的森林覆蓋率,為西北構筑起綠色生態屏障,依托秦直道遺址打造的生態文旅項目與非遺工坊,年吸引游客超3500萬人次。僅今年“五一”期間,慶陽市就接待游客208.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79億元。
此外,慶陽香包文化更是歷久彌新。從古代文學中的浪漫意象,到如今遠銷26國的“指尖經濟”,慶陽香包年產值達7500萬元,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2000萬元,在元宇宙等新領域持續綻放光彩。歷經20年發展,慶陽香包節已成為隴東地區重要文旅品牌,本屆文化節設置開幕式與農文旅融合發展招商引資推介大會兩大主場活動,同步推出12項特色活動和多項預熱賽事,并構建“非遺+體驗”“民俗+短視頻”的創新傳播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