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羅云鵬 通訊員 吳初乙
7臺混凝土泵車在2號機組核島反應堆筏基旁列陣排開,600余名建設者穿梭在足球場大小的作業面……5月7日,中建電力承建的華能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2號機組核島反應堆第一罐混凝土澆筑(FCD)開工。
作為山東省重大建設項目,石島灣核電整體規劃建設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中建二局承建一期工程1號、2號機組核島土建及BOP工程施工工程。
據悉,核島筏基作為核電站的核心支撐結構,承擔著反應堆系統及一回路設備的巨大荷載,對混凝土澆筑質量、工藝精度及結構穩定性要求極高。
項目團隊通過全面復盤1號機組施工經驗,優化施工流程,嚴控各環節質量,確保基礎工程安全可靠。該項目總工李強介紹,“項目聚焦提升工效,圍繞鋼筋綁扎、鋼襯里模塊施工進行了優化。”
為提高鋼筋綁扎效率,項目團隊對筏基鋼筋支架進行全面優化,通過BIM技術三維模擬筏基正交區與環形區的鋼筋層位關系,預先規避鋼筋支架與其他構件的空間沖突。
針對鋼襯里模塊施工,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地上拼裝鋼平臺體系,該平臺大幅簡化了基礎處理工藝。
“在核電建設中,任何細微偏差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李強表示,自項目建設以來,建設團隊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核安全文化理念,構建起全過程、多維度的質控體系,以堅定決心落實兩個“零容忍”,筑牢核電安全生命線。
據介紹,2號機組筏基混凝土澆筑面積大、厚度高、質量控制難度大,在澆筑過程中,為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項目對混凝土的各項關鍵參數實施全過程動態監控,采用高精度測溫設備將入模溫度波動控制在標準范圍內。
“現在看到的智能調度系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超級大腦’。”李強指著數字模型進行介紹,“它可以精準匹配現場澆筑速度與振搗工序,確保3.7米厚筏基實現零缺陷施工。”
(吳初乙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