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欣
據最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分裂方式,能夠利用自身細胞編碼形狀的信息來決定子細胞的發育類型。這對一百多年來學校所教授的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有望幫助科學家開發出組織工程新方法,并加深對癌癥擴散的理解。
細胞分裂是所有生命形式中的關鍵過程,學名為有絲分裂。目前,學生們所學的知識是,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一個母細胞會先變成球形,這使得它們更容易將細胞內容物均勻地分配給“子”細胞,從而形成兩個相同類型的細胞。然而,新研究表明,細胞變圓并非細胞分裂的普遍特征,也并非細胞在生物體內通常的分裂方式。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觀察了斑馬魚胚胎中的血管形成過程。新血管的生長是由一個快速移動的細胞引導慢速移動的細胞形成的。當“領頭”的母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它既沒有變成球形,也沒有出現變圓的跡象。這種不對稱分裂使其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子細胞:一個緩慢移動的細胞和一個快速移動的細胞,后者將取代母細胞的位置繼續“領頭”。
不對稱分裂是生成體內不同類型細胞、進而形成不同組織和器官的重要方式。到目前為止,不對稱細胞分裂主要只與高度特化的細胞(即干細胞)相關。
科學家還發現,母細胞在分裂之前的形狀就可以決定其在分裂過程中是否會變圓,還能決定其子細胞的對稱程度。形狀較短且較寬的細胞往往會變圓,并分裂成兩個彼此相似的細胞;而形狀較長且較細的細胞則不會變圓,而是進行不對稱分裂,從而產生兩個不同的子細胞。
這些發現可能會對科學家理解細胞分裂在疾病中的作用產生深遠影響。例如,在癌細胞中,這種“非圓形”的不對稱分裂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細胞行為,而這些行為已知會通過轉移促進癌癥的發展。
這些新認知也可能對再生醫學帶來啟發,幫助科學家制造出再生受損組織和器官所需的細胞類型。也許有一天,科學家只需操縱母細胞的形狀,就能影響子細胞的功能。